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动态> 详情

北师大教授:对学生应该多元评价

发布日期:2015-5-06    来源:管理员    点击:3555 次

 课程评价对新课程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与发展,我国当前的课程评价也逐渐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开展面向未来的多元评价,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为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转变,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革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重视综合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即从过分注重学业成就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新的课程评价开始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值。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即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现代课程评价,是以整个世纪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为背景的。因此,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以客观、量化为标志。质性评价的方法,则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受到欢迎。应该指出的是,质性评定的出现,并不是对量化评定的简单否弃。

  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一改以往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即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传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却漠不关心。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