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动态> 详情

教育部:高校可探索校内或校际“慕课”学分认定机制

发布日期:2015-5-08    来源:管理员    点击:3949 次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一触即发。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近日做客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微言教育”时表示,所有高校都可借力慕课,但搭建慕课平台要从实际出发,高校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采用云服务等方式搭建专属的慕课应用中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在线开放课程可实现完整的教学活动】

  问:慕课平台如何搭建?

  张大良:我们认为所有高校都可借力“慕课”。一些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技能传授,可通过慕课实现。高校搭建慕课平台要从实际出发,我们并不主张高校都搭建难以形成规模的小平台,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采用云服务等方式搭建专属的慕课应用中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问:在线开放课程与精品开放课程有什么关系?

  张大良:两者都是开放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新型开放课程,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线开放课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重构的网上教学课程,具备短教学视频、作业、测验、讨论、考试等完整的教学活动。在线开放课程和精品开放课程提供给学习者更多的选择。

  问:慕课是否会取代精品资源共享课?

  张大良:二者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不能相互替代。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是“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重点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在验收时需要提交5年的维护计划,以保证课程的持续共享与应用。

  问:国家要重点建设哪些在线开放课程?

  张大良:重点建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鼓励高校间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有组织地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在线开放课程。

  【高校可根据本校实际试点慕课应用】

  问:在教学中推广慕课,其规模是否有限制?是否会对慕课开展有组织的教师培训?

  张大良:高校可根据本校实际试点慕课应用,进行校内制度建设,总结经验后再进一步推广。培训很重要,高校、相关机构、专家组织和公共服务平台,将根据教师、学习者的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开展课程建设、课程应用以及大数据分析应用等培训,以及经验交流。

  问:我个人认为,MOOC教学模式是不能替代课堂教学的,这种模式应该是面向公共课程的,应该由国家层面认定一批课程通过MOOC方式向高校推广。

  张大良:你的建议很好!我们重点建设课程包含公共课。重点建设课程将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由教育部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向高校推广。

  问:大学MOOC是否有计划整专业的建设,而不是现在零散而不成体系的课程。大学MOOC后续是否有计划与成人教育或者函授挂钩?

  张大良:你的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教育部高校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校间的协作,以及课程平台来组织实现。第二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探索制度创新。

  问:国家是否有关于慕课平台的规范和门槛?

  张大良:下一步将组织遴选认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公共服务平台之间实现课程资源和应用数据共享,营造开放合作的网络教学与学习空间,协调解决老师多平台开课负担重的问题。

  【指导高校探索校内或校际在线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机制】

  问:在线开放课程学分如何认定?

  张大良:我们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加强研究和指导,发挥高校的自主性,探索建立高校内部或高校之间具备考核标准的在线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机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

  问:中国大学慕课学分是否能实现国内高校统一互认,建立学分银行,推进完全学分制?

  张大良:教育部将在国内已运行平台中择优遴选几家公共服务平台,并鼓励平台之间实现课程资源和应用数据共享。我们正在指导部分高校探索建立高校内部或高校之间具备考核标准的“慕课”学分认定机制。

  【在线开放课程不能取代学校课堂教学】

  问: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师团队怎么组成?

  张大良:课程团队应包括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教育技术人员和助教。课程团队需在开课后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安排、互动和答疑、批改作业和审核、组织考试等工作。学校应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供教育技术支撑和服务。

  问:未来MOOC能否替代教师的作用?

  张大良:在线开放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不能取代学校课堂教学。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学习、成长、成才。对于慕课教学,教师要面对不同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

  问:开设在线开放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如何计算?

  张大良:学校自主制定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例如,北京大学的《慕课运行管理条例》将慕课视同常规课程,再根据是否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结合来计算工作量,这种做法可供参考。